
食品保健品毒理學檢測
食品保健品檢測是指通過理化、微生物、毒理學等方法,對食品及保健食品的成分、功效、安全性、標簽符合性等進行科學分析的過程。
食品保健品毒理學檢測包括了食品毒理學試驗和食品毒害物質檢測兩大檢測項目。
一、食品、保健食品毒理學試驗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調節人體生理功能、適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療為目的的一類食品,利用毒理學實驗可以確定該物質的安全劑量,以便通過風險評估進行風險控制
安全毒理學及原料用菌種安全性檢驗與評價
類別 | 項目 | 檢測依據 |
產品及其原料安全性毒理學檢驗與評價 | 第一階段:急性經口毒性試驗 | 保健食品及其原料安全性毒理學檢驗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2020年版) |
原料用菌種安全性檢驗與評價 | 動物致病性試驗:細菌致病性試驗、絲狀真菌致病性試驗、酵母致病性試驗等; | 保健食品原料用菌種安全性檢驗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2020年版) |
二、食品毒害物質檢測
食品毒害物質檢測是對食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質進行有效監測和評估的過程。以確保食品的安全性和符合相關的健康標準。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廣泛關注,食品毒害物質的檢測方法和技術也不斷得到發展和改進。
食品毒害物質檢測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涉及多個方面的綜合評估和管理。通過采用先進的技術和嚴格的法規管理,可以有效減少食品中的毒害物質,保護消費者的健康。
可開展食品常規指標及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具體項目如下
類別 | 檢測項目 |
感官指標 | 色澤、滋味、氣味、組織狀態等 |
常規理化成分 | 水分、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pH、酸價、堿度等 |
金屬污染物 | 鉛、砷、銅、鎳、鉬、鎘、錫、汞 、重金屬等 |
添加劑 | 防腐劑、抗氧化劑、著色劑、甜味劑等 |
有毒有害物質及非法添加物 | N-亞硝胺類、苯并(a)芘、多氯聯苯、鄰苯二甲酸酯、黃曲霉毒素M1、蘇丹紅、三聚氰胺等 |
營養成分 | 維生素、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 |
微生物指標 | 菌落總數、霉菌、酵母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


掃碼添加史工 掃碼添加嚴工
聯系人:史工18928790749、嚴工
聯系電話:19924323595、020-82118202、020-31608627
地址:廣州市黃埔區攬月路3號F棟316(總部)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尖塔山路1號(動物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