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5次
2025-04-07小分子藥物和抗體類藥物:
有的小分子藥物和抗體類藥物針對的是同一個靶點,但它們作用的機制不同。
比如吉非替尼和愛必妥單抗都是抑制癌細胞的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結構如圖所示,EGFR和很多受體一樣,都是由細胞外和細胞內兩部分組成,中間被一段跨膜蛋白連接起來。細胞外部分是和EGF(表皮生長因子)結合的部位。細胞內是一個激酶(tyrosine kinase),當細胞外部位和EGF結合之后,激酶就進行催化加磷酸反應,激活相應的細胞代謝過程,對于EGFR來說就是 ** 細胞分裂。所以靶向藥物要抑制這個通路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個是阻止信號分子和受體的結合,一個是抑制激酶的催化過程。單抗類就是針對前者,而小分子類作用的就是后者。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小分子靶向藥都叫XX激酶抑制劑。
小分子藥物的特點:
穿膜方便,可以通過擴散或載體蛋白進入細胞,因此可以作用于細胞內的通路。而大分子就很難通過細胞膜。所以抑制細胞內的激酶就只有小分子能做到。那么小分子能不能干大分子的活呢?也就是抑制受體分子和信號分子的結合呢?這個原因就沒那么顯然了,但也不復雜。這是因為小分子不適合抑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 ** ce(PPI))。EGF和EGFR都是蛋白,它們的結合就屬于PPI。抗體,抗原的結合也是典型的PPI。還有病毒的糖蛋白和受體的結合也是。
小分子的結合和大分子的不同:
小分子體積小,結合部位面積小,而PPI的面積大很多,所以結合力強很多;小分子的結合部位是蛋白的“口袋”,比如酶的活性中心,主要通過靜電吸引結合,而PPI是以平面為主,主要通過疏水作用結合。這些特點使得研制抑制PPI的小分子藥物變的極為困難,所以抑制PPI更適合用單抗。看到這里細心的答主可能已經發現問題了,如果有一個重要的通路在細胞內,而它又正好是PPI怎么辦?所以細胞內的PPI是真正的死角,也是現在藥物研制面臨的重大挑戰。
關鍵詞: 毒理檢測報告 實驗動物寄存機構 片材生物降解檢測 重金屬量檢測 功能性驗證報告 毒害物質化驗報告
編輯精選內容:
掃碼添加史工 掃碼添加嚴工

掃碼添加史工 掃碼添加嚴工
聯系人:史工18928790749、嚴工
聯系電話:19924323595、020-82118202、020-31608627
地址:廣州市黃埔區攬月路3號F棟316(總部)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尖塔山路1號(動物中心)



